欢迎使用服装制定模板!
0898-08980898
网站首页
关于华体会
华体会动态
华体会注册
华体会登录
华体会平台
华体会代理加盟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华体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体会动态

科学文化与科学家精神|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实践研究——以中国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1 10:09:10

本文刊发于《今日科苑》2022年第8期。

引用本文:张文娟.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实践研究——以中国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为例[J].今日科苑,2022(8):69-77.

摘 要:为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技馆在展览展项、教育活动、数字影视资源和流动科普资源等科学教育资源中融入科学家精神元素,并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全新推出科学教育资源。通过对文献、案例的汇总整理与归纳分析,发现中国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资源特色:科学家精神主题更加聚焦,注重对公众的价值引领;常态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教育资源数量持续增长;集中力量弘扬科学家精神,以体系优势提高科普效能。提出关于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思考与建议: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内涵,开展更多价值引领行动;熟悉科技馆展览展品资源,加大科学家主题内容开发;保持科技馆教育特色,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凝聚全社会力量,涵养弘扬科学家精神新生态。

关键词:科技馆,科学家精神,展览展项,教育活动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科普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主题。2019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内涵的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并重点强调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进入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46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将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8条宝贵经验之一,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做出大量实践,学者基于理论和实践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任福君等以抗疫为背景,透过中国科学家社会形象演变,分析讲好科学家故事的必要元素和社会形塑的主要影响因素。刘萱、任鹏提出,注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和建设以科学家精神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科学文化内容,正是当今时代赋予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叶肖娜、刘伟霞基于2019年中国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实践案例,提出对策建议。何洁主要基于广西科技馆主办或参与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实践提出对策建议。吴文建、周海燕、朱小会提出适合重庆实际的“科技馆基地+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的弘扬方式。以上研究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但在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研究时效性、案例丰富性方面,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和创新发展。本文主要从中国科技馆乃至现代科技馆体系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的科学教育实践出发,阐述中国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资源特色,并进一步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引发更多关于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讨论与实践,为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贡献一份力量。

1.中国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科学教育资源

中国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展览展项、教育活动、数字影视资源和流动科普资源。2020年,中国科技馆被授予中国科协首家“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2022年,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7部门共同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工作,中国科技馆等140个单位被认定为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近年来,中国科技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一系列工作,开发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

1.1在科学教育资源中体现科学家精神

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一经提出,中国科技馆更加注重在多类型多主题科学教育资源中体现科学家精神。

1.1.1在科技展览展项中体现科学家精神

2018年,中国科技馆“创新决胜未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以新成就激发公众对科学事业认同和对科技工作者敬意,弘扬求真务实精神。2019年9月,中国科技馆自主设计开发的“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面向公众开放,服务公众16.7万人次。展览目标注重精神引领,切实贯彻中国科协“见物、见人、见事、见精神”的指示精神,协同23家单位集中展示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展示了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南仁东等10位科学家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勇于探索的故事。2021年,设计开发“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为线索,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深度交互带领观众了解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自力更生、解决国家建设中关键性科技难题,领会老一代科学家科学报国的精神。“从这里飞向太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时空之旅”展区讲述钱学森等一代代航天人奋斗故事。中国科技馆自主研发设计的“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古代科技主题展览,展示中国科学家参与黑洞成像研究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以及屠呦呦先生使用过的相关书籍等现代科技文物,突出当代科学家、中医学家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1.1.2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体现科学家精神

中国科技馆打造“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品牌,构建“院士科学人文课”“青年科学家科技前沿课”“科技辅导员科学基础课”三维科学教育资源,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融入科学家精神。在“中科馆大讲堂”“科学连线”等系列活动中,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讲述科研故事,拉进科学家与线上线下公众距离。联系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与钱学森实验室共同开展中国科技馆航天志愿者“走进展厅讲科技”活动,促进科技工作者与展厅公众面对面交流,引导公众在活动中感受到科学家精神。古代科技活动品牌“华夏科技学堂”举办“细说祖国中医药,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教育活动等,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科学家精神。尤其是举办两期“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活动,两次授课活动的全网总点击量超过40亿次,首次将中国科普事业推向太空,是我国科学教育活动在一天内覆盖面最大和参与公众最多的一次重大科普实践,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是新时代科学家科普育人的新实践。

1.1.3在数字科普影视资源中体现科学家精神

加强特效电影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力度,出品国内首部航天题材科普巨幕电影《火星使命》和系列绘本。中国科技馆首部原创科幻特效电影《皮皮的火星梦》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首映,同步开发舞台剧,向青少年群体普及航天知识,激发探索兴趣,弘扬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出品《中国创造》科普纪录片,展现我国科技创新成就与新时代科技工作者风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推出《触摸科技》全国科技馆精彩展品掠影项目,联合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制作《向科学致敬》音频节目100期,讲述我国的高新科技发展和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引导公众在欣赏数字科普影视作品时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1.1.4在流动科普资源中体现科学家精神

发挥中国科协“一体两翼”和现代科技馆体系组织优势,广泛服务全国公众,弘扬科学家精神。“共襄战疫共享未来——中国科协抗疫主题展览全国巡展活动”历时16个月在全国24个(自治区、直辖市)共计巡展44站。其中,“大医精诚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等,以生动详实的内容展示中西医联手并肩以及钟南山、张伯礼等院士在抗疫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展现科学家精神和抗疫精神。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搭载科学家精神内容,发挥“广覆盖”优势,在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开展科普大篷车“科学小会”活动,流动科技馆“流动十年,致敬航天精神”、科普大篷车“红色百年路科普万里行”、农村中学科技馆“芯说科学家”等活动,引导乡村青少年以科学家为偶像。

1.2聚焦科学家精神主题,开发科学教育资源

为进一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向全社会宣传科技成就和其背后的科学家故事,中国科技馆聚焦科学家精神主题,多维度全新推出科学教育资源。

1.2.1发挥国家馆策展能力,开发科学家精神展览展项

在以往融合科学家精神举办科技成就科普展览基础上,为更加直接地展现科学家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出以科学家为主题的展览,并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些以科学家为主题的展览,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对于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助力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科普意义。

2019年正值我国核科技事业重要开拓者、奠基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朱光亚院士95周年诞辰,推出“光辉典范永耀苍穹——朱光亚生平事迹展”。展览通过功勋奖章、手稿、任教讲义、旧桌椅、旧军装等众多珍贵实物展品、图片资料、办公场景复原、视频等形式,充分展示“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的光辉业绩、胸怀祖国的爱国情怀、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当年服务公众近25.4万人次。展览后分别在武汉科技馆、四川科技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吉林科技馆、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等巡展,服务多地公众。

2020年9月全国科普日期间,中国科技馆联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打造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揭幕,采集展示袁隆平、屠呦呦等21位获奖科学家手模,2021年补充采集钟南山、王大中、顾诵芬手模,并将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手模送往香港地区参展,微博话题“袁隆平生前给青少年的寄语”累计阅读量3亿次。

2020年,策划开发“星耀寰宇?箭震五洲——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览,分别推出网络展览和实体展览,展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科技知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尤其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和大批优秀科学家团结协作、攻克难关的协同精神。2021年,中国科技馆联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共同策划“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以1921年出生的科学家为切入点,以中国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展览在中国科技馆首展期间,服务现场观众43万人次,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活动100余场,推出展览专题网页和全景漫游、“云享科学”原创视频31期,服务线上公众350万人次;展览赴广西科技馆、山西科技馆巡展,电子资源共享至北京大学、曲靖市科技馆、库尔勒科技馆、河北迁西县科协、新安县图书馆等复制展出。

2022年是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5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诞辰115周年。中国科技馆推出“我愿以身许国”——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展览以“以身许国,后人楷模”为主题,以王淦昌院士视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35个故事深入挖掘王淦昌院士生平事迹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爱国情怀和精神财富,用铭记的方式向科技工作者致敬,弘扬科学家精神[24]。

1.2.2发挥全行业体系优势,推出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

2019年,中国科技馆联合山西科技馆、四川科技馆、江西科技馆、重庆科技馆、临沂科技馆等全国30余家科普场馆开展“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系列活动”近500场,累计服务公众超9万人次。2020年,面向科技馆行业成立“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联盟”,举办“红色记忆:抗战中的中国科学家”等宣讲活动。2021年,面向全国125家科技类场馆联盟单位开展“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资源征集及展示推介活动”,征集作品70余件,助力全国科技馆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2年,联动140家成员单位开展优质宣讲资源遴选共享,成立中国科技馆“红领巾讲解员”宣讲团,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宣讲活动,全面提升科技馆阵地育人作用。

在中国科技馆展厅“定制科技馆之旅”系列活动中,策划“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辅导”活动,依托展品讲述科学家精神和故事。创新升级“华夏科技学堂”品牌教育活动,结合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推出以梁思成、屠呦呦、潘建伟等科学家故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古今呼应阐释科学家精神。

1.2.3发挥数字媒体创作优势,推出优质科学家精神科普资源

中国科技馆创作《对话科学家》《党史里的科学家》等系列视频,推出“是院士也是战士——新冠肺炎防疫中的故事”系列广播剧8集,《国士无双》中国科学家精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系列广播剧34集,制作钱学森、屠呦呦等8部《科学偶像——中国科学家故事》系列动画微电影,讲述“大自然的记录者——竺可桢”“敬始慎终——王大珩”等故事,全面展现我国杰出科学家的故事和精神。举办“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活动”,免费向公众展映《钱学森》《袁隆平》《我是医生》等科学家电影。纪念与党同龄的科学家李桓英、杨南生等百岁诞辰,发布“百岁科学家特辑”微信稿件。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科学开开门》栏目为3?8岁小朋友全新打造百科音频节目,其中推出《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的故事》节目16期。中国数字科技馆“致敬科学家”栏目发布的“叶企孙:桃李芬芳遍天下”系列故事,展现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此外,为科学家相关展览制作虚拟漫游展览资源,跨时空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

2.中国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资源特色与成功经验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重点工程“创新现代科技馆体系”中提出“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科技馆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精神,落实《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引领科技馆体系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对资源的汇总整理与归纳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1科学家精神主题更加聚焦,注重对公众的价值引领

2019年以前,中国科技馆主要借助开发科技科普展览、教育活动等科学教育资源,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近年来,中国科技馆坚持按照《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内核,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发科学教育资源,尤其是聚焦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为主题开发专题展览、教育活动、数字科普资源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公众价值认同。

中国科技馆科学教育以系列主题资源为载体。主题是科技馆展览展项、教育活动、科普影视、网络资源等的核心,把握住主题就把握住了相关的科普内容。每一个主题都有内核和扩展链,能使一个阶段内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相互关联、形成整体。围绕主题,以系列课程的模式进行多维教育活动设计开发,尤其重视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等多维信息的传播,形成科普重点突出、便于公众参与体验的科学教育资源。以科学家本人或者科学家群体研发的科技成就等主题为载体,挖掘连接公众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展品展项、社会热点、重大科技事件相关的“触发点”“共振点”。

本文利用Python对中国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相关宣传报道内容开展数据分析,科学家相关报道88篇,从中筛选出68个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词语。可以发现,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主要是:科学家精神、科普、学习、科技、科学、精神、主题、系列、展览、教育等。可以看出,中国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突出对公众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在中国科协领导下,中国科技馆广泛宣传服务科技工作者,倡导爱国情怀、责任使命,用科学家精神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2.2常态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教育资源数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呈现常态化趋势,每年均开发以科学家为主题的展览,并在常设展览改造、科技主题展览展品设计中融入科学家精神,持续开发弘扬科学家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推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各类数字科普影视资源,科学教育资源数量持续增长,服务公众范围显著扩大,对受众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力逐渐加强。

中国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科学教育为切入点。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明确提出“科技馆的职责是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发挥科普教育作用”。中国科技馆以“体验科学,启迪创新”为理念,其科学教育资源的本质属性为科普教育,以独特科普资源,营造学习情境,使观众在参与、体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直接经验”,将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塑造新时代科学家形象融入科普教育之中。

2.3集中力量弘扬科学家精神,以体系优势提高科普效能

中国科技馆充分发挥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动力量优势,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举办展览巡展、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共享科学教育资源等,扩大科学家精神科学教育资源科普范围,提高科普效能。

2012年,为贯彻党的十八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精神,中国科协提出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形成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共同发展的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6月,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成为拥有408座达标实体科技馆、612套流动科技馆、1251辆科普大篷车、1112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五位一体”的一套覆盖全国、世界独有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在科学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科技馆体系线下服务公众超过8.5亿人次。依托科技馆体系,科学家精神科学教育资源覆盖全国各地域青少年,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有力助推了科学家精神的传播。

3.关于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和建设,科技馆有待采取更多举措,开展更多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科普实践。

3.1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内涵,开展更多价值引领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有利于发挥出精神的强大感召力,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引领广大公众尊重科技工作者、崇尚科学,引导广大青少年以科学家为偶像,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科技馆只有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内涵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大意义,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事迹,倡导爱国情怀、责任使命,用科学家精神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才能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实现对社会尤其是广大公众的价值引领。

3.2熟悉科技馆展览展品资源,加大科学家主题内容开发

展览是科技馆展教功能的起源,在科技馆诸项功能中占据核心和基础地位,模拟再现科技实践,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为公众提供从实践中体验和探究科学的学习情境。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合适的载体,而对于科技馆而言,展览展品是最基础、最丰富的资源,是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必不可少的载体。不同省市区级、不同地域、不同类别、不同专题的科技场馆,其科学教育资源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设计开发基于展览展品的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内容,需要熟悉展品的核心概念、主要现象、背后的故事、蕴含的精神思想以及展品之间的联系。以科学家为主题设计开发新展览展品资源,在熟悉利用好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线,充分挖掘对公众有吸引力的展示点,基于核心概念或人物故事等线索,将引导观众利用展览展品进行思考、发现、操作、表达、交流的内容进行整理规划,利用好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创新展览展品、教育活动、数字科普影视等科学教育资源开发。

3.3保持科技馆教育特色,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以中国科技馆为代表的一批科技馆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开放,引入了科学中心这一独具特色的科学教育形式,在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科技馆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引导观众进行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和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科学探究是科学家进行研究的过程,科技馆基于科学家研究事迹和研究方法开发科学教育资源,融入特色教育理念,开展探究式特色教育活动,是有效实现引导公众像科学家一样想事情、做事情的方式,即科技馆可以引导学生们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去学习科学,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科学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助力提升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3.4凝聚全社会力量,涵养弘扬科学家精神新生态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扩大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传播影响范围方面,有效发挥中国科协“一体两翼”组织优势和全国现代科技馆体系优势尤其重要。展览展品和教育活动经实体馆研发实施后,或者筛选内容开启各地巡展,或者有针对性地调整适用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农村中学科技馆,或者将资源进行数字化信息化上线至云端供观众随时随地使用。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科学家精神主题资源以校园科技节、科学教育资源包等形式进入学校,吸引学校师生进科技馆体验科学家精神主题科学教育资源,促进在学校师生中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尤其是利用好科技志愿服务力量,通过科技馆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服务公众的桥梁,让公众有更多机会直观感受科学家风采,从而感悟科学家精神。联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利用好中国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等平台,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东风下,开展更多关于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的交流研讨,涵养弘扬科学家精神新生态。

无论是直接开发科学家主题科学教育资源,还是在其他主题科学教育资源中融入科学家精神,科技馆要建设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就需要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利用好资源优势和教育特色,广泛凝聚力量,推出更多更精彩的展览展品、教育活动、数字科普资源等,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张文娟,女,中国科技馆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普教育、科技馆教育。

转载需注明作者单位,请联系邮箱:jrkybjb@cnais.org.cn

《今日科苑》投稿地址:modsci.cnais.org.cn

邮发代号:18-26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

电话:010-68570860

平台注册入口